对齐?什么是对齐?
No.1
为什么“目标一致”不等于团队共识
在管理中,上下级“目标一致”经常被视为业务推进的前提。然而,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实践告诉我们,仅仅达成目标上的一致是远远不够的。
上下级之间真正的共识,不仅仅是围绕目标展开,还涉及到对目标的理解、彼此之间的信任、落地执行的路径与方式、价值观等多个层面的深度沟通和协作。如果上下级之间的共识仅仅停留在目标本身,那么这种共识有可能是双方自以为是的“假共识”,这不仅会影响到业务推进,更会产生管理中的各种内耗,降低工作效率,影响目标达成。那么,为什么“目标一致”不等于共识?有四个原因:
原因1:对目标及达成方式的不同解读
上级和下级对同一目标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预期。举例来说,某公司制定了“今年市场份额增加20%”的目标,但上级可能认为这一目标意味着要通过市场扩展、品牌建设等方式实现,而下级却认为这是通过促销活动和短期价格战快速拉动销量的要求。虽然两者在目标上达成一致,但在实现路径上存在巨大的分歧,这将直接影响目标达成的方式和最终的效果。
原因2:沟通深度不足,执行路径不同
许多管理者误以为只要目标明确,下属就会自发找到实现路径。但实际上,不同层级的员工对企业资源、执行中遇到的问题、障碍和挑战的了解各不相同,导致对目标的解读、执行优先级安排上可能出现偏差。例如,销售团队和市场部门都知道要提高销售额,但一个侧重于产品推广,另一个却更关注价格策略,实际执行时各自为战,难以协同。
原因3:信任与支持的缺失
共识的核心在于上下级之间的相互信任。如果上级对下属能力不信任,或者下级觉得上级无法提供支持和资源,即便目标一致,也会影响行动的一致性。根据福布斯发布的500强企业调研数据,有超过60%的企业高管认为,缺乏信任是导致团队未能有效执行战略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4:公司文化与组织氛围的影响
在一些公司文化较为封闭、层级壁垒较高的组织中,目标的传递常常伴随着信息的损失和偏差。下级可能在面对困难时,无法获得充分的支持和指导,而上级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低估了下级的执行难度。这种情况下,目标虽然制定得很好,但因为文化和氛围的限制,实际的执行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No.2
上下级达成共识的6个方法
既然如此,该如何达成真正的共识?有6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方法1:透明且深入的沟通机制
沟通是达成上下级达成共识的基础。简单的目标传达并不能保证团队理解一致,只有通过多层次、双向的沟通机制,才能确保上下级之间的理解趋于一致。企业需要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渠道,确保目标在传递过程中得到充分解释,并伴随具体的行动指南。
最典型的案例,是谷歌的OKR(目标与关键结果法)。
首先,谷歌鼓励上下级共同制定个人和团队的OKR。上级会根据公司的战略方向提供大方向的目标,而下级则负责提出具体的关键结果,这样的双向互动确保双方理解一致,目标更加合理和可执行。
其次,OKR注重透明和公开,所有员工的OKR都可以在内部系统查看,避免信息不对称。上下级通过定期的“一对一”会议,随时对进展进行回顾和调整,确保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保持灵活性。
最后,OKR强调结果导向而非过程控制,上级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在执行中保持信任,通过对结果的考核来激励团队。这种模式确保上下级不仅仅达成目标一致,还在执行路径上达成共识。
方法2: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建立
达成共识的第二个关键方法在于信任。这种信任不仅仅是对能力的信任,还包括在战略上对资源分配、支持力度上的承诺。在企业内部,上级要通过行动展示对下级的支持,而下级要通过结果展示其执行能力。双向的信任建立是推动共识的核心。
根据普华永道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企业中具有高信任度的团队,其执行力比低信任度的团队高出21%。信任能促使上下级在执行过程中更加主动地进行沟通,减少因为误解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摩擦。在上下级达成共识的过程中,上级要公开承诺资源和支持,给予下属明确的保障;下级要用结果回馈信任,通过达成阶段性成果,逐步建立上下级之间的默契;此外,上下级还要定期反馈和评估信任度,确保双方保持一致的行动力。
方法3:统一的价值观与文化导向
目标一致只是表象,真正达成共识需要团队在文化和价值观上保持一致。企业要通过塑造共同的愿景和文化导向,使得上下级在面临决策时,能够自发地朝同一方向前进。
以阿里巴巴为例。其包括“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等在内的“六脉神剑”价值观贯穿于整个组织。马云曾说,文化是阿里巴巴能够在复杂环境下依然保持战略一致的重要支柱。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的管理层和员工能够在多个项目中迅速达成共识的原因。通过文化的引导,团队能够在没有上级指示的情况下,自主做出符合企业长期目标的决策。
方法4:共创落地执行路径
共识不仅仅是关于“做什么”,更要明确“怎么做”。上下级之间应共同参与到目标的落地执行路径设计中,尤其是对复杂项目或战略性任务,只有上下级共同制定的执行计划,才会更加实际和落地。
在这方面,华为的“灰度管理”法值得借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推行“灰度管理”原则,这意味着在目标的落地执行过程中,要允许不同的团队、不同层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执行方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华为的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可以通过不断的反馈机制,动态调整战略执行的方式。华为的“灰度管理”不仅提升了落地执行的灵活性,还增强了上下级之间的共识感,减少了因执行路径不一致带来的冲突。
方法5:反馈与调整机制
企业需要通过持续的反馈与调整机制,确保上下级在目标执行过程中保持共识。简单的“一次性”达成共识很难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定期的回顾与反馈可以保证双方在目标执行中保持信息同步,从而快速调整。
其中,微软的“快速反馈循环”方式很有价值。在《刷新》那本书中,微软CEO纳德拉提到了微软在转型过程中实施的快速反馈机制,通过每月的团队回顾会议,确保高层与基层对战略目标的理解和执行进展保持一致。通过这种快速反馈机制,微软能够快速识别出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及时调整执行路径,使目标得以更高效的实现。
方法6:数据驱动的决策与共识
数据是决策和共识达成的有力工具。上级和下级在讨论和执行目标时,必须基于数据和事实,而非仅靠主观判断。通过数据的共享和分析,双方可以形成更加客观的认知,从而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误解导致的冲突。
根据德勤的研究,在数据驱动决策的企业中,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冲突发生率下降了17%,而执行效率提升了23%。通过共享关键数据,双方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实时调整,确保行动一致。
在今天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上下级之间要想真正达成共识,不仅仅是锁定目标那么简单。通过透明沟通、信任建设、文化塑造、数据驱动、执行反馈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让企业的目标转化为实际成果。
企业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伟大的战略目标,更依赖于团队成员在执行过程中保持步调一致。上下级共识不仅是执行力的体现,更是企业整体竞争力和组织效能的关键。
以上文章来源于转型刚刚好 ,作者杨继刚。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